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影像社會學
IMAGE SOCIOLOGY 
開課學期
96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賴曉黎 
課號
Soc2003 
課程識別碼
305 495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203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25人 
課程網頁
http://sllai.social.ntu.edu.tw/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簡介
  「我們就生活在影像(image)的世界裡」,這幾乎是現代人理所當然且無庸置疑的一句話。自十八世紀發現光的化學作用,進而發展出照相術;在認識眼睛的視覺暫留現象這個事實上,1895年電影成功地首映;到20世紀五○年代電視出現後,我們確定進入一個被影像與資訊包圍的時代。就這樣,我們交流訊息和溝通思想的媒介,也由過去以文字呈現為主的時代,邁進了以影像表達為主的所謂資訊時代。

  然而,影像到底是什麼?吸引力在那裡?社會存在的條件與影響又是怎樣?。從概念關係上看,影像與人的視覺官能密不可分;而在歷史的過程中,人們也創造了非常多視覺的表現形式。限於時間,我們無法深入所有的表現形式,只特別集中到近代以來最重要的一種形式,即照相 (photography)。作為光的書寫 (photo-graphy),照相就是紀錄 (documentary)。但這種依賴設備 (device-dependence)的「客觀」記錄,出現在當代各種主要的傳播媒介上,不僅讓我們必須重新面對思想與溝通 (communication) 的問題,更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知識形成的過程並且重構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。

  本學期的重點,我們就以照相為核心,從視覺的各種面向來探討影像對思想、文化與溝通的影響。 課程中,我們從視覺的一般觀點出發,透過幾位代表性人物如:Benjamin, Sontag & Barthes 解讀一下圖像呈現的世界,由此探討影像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像在社會中的角色;接著,在我們進一步釐清視覺思考及文化的影響之後,藉著 Bourdieu, McLuhan & Poster 等人的作品,我們進到以圖像溝通為基礎的大眾傳播媒體,嘗試探討影像實作的發展趨勢。

  由於影像兼有科技與藝術兩個部分,同時也包括實作與理論兩個面向,而我們更期待同學能具備討論與製作影像的雙重能力。因此,課程的內容就圍繞著文獻閱讀與田野實作兩條軸線進行。前者每週有若干基本讀物,是課堂討論的主要內容;後者則希望同學從影片賞析開始,學會拍攝、腳本與剪輯等,在田野過程中有能力運用這些技術,並於學期末完成一部簡單的紀錄片。

  課程這樣設計,真的相當重,相信對老師和同學都是一個考驗。過程中要面對技術、內容以及影片製作上的諸多問題,希望同學接受挑戰並盡力克服。因此,這門課非常需要你�妳的投入,也會擠壓你�妳的時間。然而,只要你�妳有足夠的耐心,當學期末放映自己的作品時,這一切都會是值得的。
 

課程目標
 課程這樣設計,真的相當重,相信對老師和同學都是一個考驗。過程中要面對技術、內容以及影片製作上的諸多問題,希望同學接受挑戰並盡力克服。因此,這門課非常需要你�妳的投入,也會擠壓你�妳的時間。然而,只要你�妳有足夠的耐心,當學期末放映自己的作品時,這一切都會是值得的。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